月度归档:2021年10月

孟尝君三千门客,不乏鸡鸣狗盗之徒,知识就是生命

中华历史故事25

咱们常说这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生命,其实应该加上一个形容词,叫有用的知识才是金钱,有用的知识才是生命。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算是有用呢?

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主人公,他叫孟尝君,圈个有用,话说呀,这孟尝君有3000门客,这3000个人里面,那不一定全都是饱学之士,不一定都是孔孟之徒,还有很多鸡鸣狗盗之辈。

为什么要感慨这知识就是生命呢?有的时候,你能掌握的技能要尽可能的掌握,没准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了。

话说这孟尝君想要把自己推荐给秦昭公,为了让秦昭公认可自己,送了一份大礼,是一件银白色的貂皮衣服,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一说貂皮那都是不便宜,尤其是在古代,如果说是纯白色的,那更是稀有,秦昭公得到了貂皮后,自然是十分满意,刚要许诺相国之位,秦国的诸多大臣就开始阻拦,为何?

因为侵犯到了秦国既得利益者,也就是秦国的那些固有大臣们的权益。

你想啊,这位置本来该轮到我来做了,结果孟尝君你一来,国相的位置被你抢走了,那你说人家能答应吗?显然是不。

于是乎,秦朝的大臣们就找了孟尝君的一些黑材料,说这孟尝君的原本是齐国的贵族,如果说您把国相之位给了孟尝君,那以后他是向着秦国呢,还是向着齐国呢?不好说呀!

秦昭公一听此言有理呀,于是乎便改了心意,不仅没有把国相之位给孟尝君,反而将他囚禁了起来。

孟尝君想要出逃,暗地里联系了秦昭公的妃子,人家说了想让我替你说话,可以,我也想要一件貂皮衣服。你如果也能给我一件,我就帮你说话,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衣服只有一件,孟尝君已经把这衣服给了秦昭公,他如何再来一件呢?

那么此时就体现出他的3000门客,其中一位“狗盗”的本领了。

门客潜进秦昭公的内府并偷走了貂皮衣服,进献给了秦昭公的妃子,当然人家收了钱,也确实是真给你办事儿,吹了吹枕边风,把这孟尝君放了出来,可能孟尝君心说,咱们是把一件衣服给了两个人,早晚要露馅,不行,我得赶快走,连夜出逃,可是这城门未开,按照当时的规则,说什么时候能开成门?要等到天亮鸡叫。

于是乎后面有追兵,前面城门不开,此时孟尝君的第二个门客又说了,此事简单,您瞧我的,他就在城门下学起了鸡叫,于是乎这看门的兵将一看今天天亮的有点早,既然鸡已经叫了,就把大门开了吧,随后,孟尝君他们夺命而逃。

其实这个故事呢,就是给我们的一个警示,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生命。甭管有没有用,您先学着,没准将来就能用的上呢!

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说把这鸡鸣狗盗的本领比作我们现如今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其实也有相应的道理,很多同学呀,总觉得说我将来出门买菜也用不着背化学方程式,用不着知道物理的公式定理,但是您想一想,这知识能学您就先学着,没准将来就能用的上,万一将来用得上了,你又没有这份技能,那您可就呜呼哀哉,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呢?

被一块石头绊倒三次的楚怀王,合纵连横的口才不过就是诈骗

中华历史故事24

秦国的成功和楚怀王的失败,给当代青年人树立了不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功的标准不再包含诚信。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君王,他本着诚信待人的原则处世,结果却被自己相信的人囚禁至死。

他是一个善良的君主,但是后人评价他往往都是带有贬义字。

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是楚怀王,圈个有用。

芈月传看过吧?楚怀王是芈月的哥哥。

在春秋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口才被称之为纵横家,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楚怀王是如何被一块石头绊倒三次的。

第一次

秦国想要与楚国为敌,但是有担心楚国和齐国结盟,如果说以秦国一己之力同时与两国开战,定然是十分吃力的,于是乎,秦国就派出了口才极其了得的张仪,去游说楚国。

张仪所谓的口才其实就是诈骗。

他跟楚怀王说,如果你愿意与秦国结盟、与齐国断交,那么秦国将给予楚国600里的国土。

楚怀王一听,说是好事儿啊,兵不血刃便可以得到600里的封地,齐国他也给不了我这么多的好处,既然如此,我便答应了你,与秦国结盟与齐国断交。

于是乎,楚怀王是兵分两路,一方面断绝了和齐国的来往,封锁了齐楚的边境,另外一方面派人去秦国接收600里的封地,其实在此时也会有一些明理的大臣给楚怀王建议,说不如我们收到600里封地之后再与齐国断交,但张仪口才更是了得,说你如果说不给我与齐国断交的证明,我们就不会给你封地。

本来两个方向是同时进行,可是张仪到了秦国之后,就假借从车上摔了下来,拖了三个月,未上朝也就没有执行承诺。

此事传回楚国之后,但凡是明白一些事理,楚怀王都会认为自己被骗了。

可是张仪又私下贿赂了楚国的一些重臣,让其告知楚怀王,想必是因为我们和齐国断交的不够彻底,不如我们安排使节去齐国,大骂齐国君主,便可彰显我们的决心,如此他便再无借口。

而当张仪确定齐国和楚国之间已再无联合的可能,上朝便告知将六里的地域划分给楚国,他承诺的明明是600里,结果在兑现的时候变成了六里,这分明是诈骗。

当然,这只是他诈骗楚怀王的第一次。

第二次

楚国和秦国交恶之后,秦国想要与其他国家开战,又不想分心提防楚国,所以便安排人上楚国去谈判,我们愿意用两个城池换你两个城池。

换完之后,秦国便可以将自己的兵道打通,而此时楚怀王对于张仪是怀恨在心,对秦军说,我可以把这两个城池给你们,不需要你们换,只要你们把张仪给我交过来。

原本以为这是必死之举,没想到张仪又凭借口才将楚怀王给忽悠瘸了,他告诉楚怀王,你此时应秦国结盟,秦国会保护你,如此如此。

结果秦国将张仪送到了楚国,而楚国不仅没有杀了张仪,反而好生招待,最后还将其礼送出境。

之后,楚国是踏踏实实的给秦国当了十年免费的看门狗。

第三次

楚怀王收到秦国国君的要求,说要当面缔结结盟之书,结果楚怀王去了之后便被扣下,秦王找了一个和其长相相似的小士兵,而楚怀王却是亲身而去,无奈刚刚进门儿,便被秦军扣留,而后便让楚怀王支付巨额的赎金。

这可以堪称是抢先版的《鸿门宴》。

楚怀王至死也没有逃脱秦军的束缚,直到楚怀王抑郁而终,才将其送回至楚国。

楚怀王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搞笑且无奈的一生。

不知道他和宋襄公相比,算不算得上是志同道合。一个是仁义,一个是轻信,但悲剧的是,在张仪这种纵横家的口中,楚怀王反而成了丑角,而他们明明是个诈骗犯,却成了光辉灿烂的纵横家。

您说这还有道理吗?

一代枭雄战神吴起,为表忠心杀妻忘目,最后被乱刀分尸

中华历史故事23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命如草芥,想要出头上位,头悬梁锥刺骨都是小事,动辄抄家灭族的威压让人几乎喘不过气。

我们今天要聊的主人公,叫吴起,圈个有用。

年少时求学于曾子,后背曾子所厌恶,断绝与他的关系,因为吴起的母亲病逝,吴起却不愿回家为母亲尽孝,按照古时候的规矩,除非是天子夺情,否则父母去世,必须要丁忧。

如果说绝情,吴起不仅仅是对母亲绝情,更是对妻子绝情。

吴起的第一个老板是鲁国,那时候,吴起刚刚崭露头角,但鲁国和齐国交战,恰好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君主担心吴起会有私心,所以一直没敢重用吴起,吴起知道此事后,为表忠心,当众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于是,吴起消除了鲁国国君的戒心后,果然获取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上位的机会。

原以为即将步入人生巅峰的吴起,不久后竟然接到了免职的命令,原因是他从卫国逃难而来,而鲁国和卫国结盟,鲁国担心因为吴起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友情,于是,吴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被鲁国开除后,吴起开始物色第二个老板,魏国。

魏国国君询问吴起的情况,身边人告知说吴起性格刚硬,贪财好色,品行不端,但打仗真是一把好手,于是乎,重能力不重人品的魏国国君让吴起有了第二春。

在魏国任职期间,吴起也算是对得起这份工资,打仗是身先士卒,食同食寝同寝,对于军中将士来说,吴起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好将军,当然,魏国对于吴起也是十分看重,封他为西河郡守,此时,吴起已经是一方郡守,说是封疆大吏也不违规。

原以为可以终身为魏臣,可没想到,好景不长,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国国君去世后,新的朝廷非常忌惮吴起,各种穿小鞋,粮草不供给,身边插钉子,各种拖后腿。

于是,吴起离开了魏国,加入了他人生中最巅峰的楚国高层政治圈子。

在鲁国,吴起的巅峰是将,在魏国,吴起的巅峰是帅,在楚国,吴起的巅峰,是相。

楚淖王在位期间,重用吴起,在军事方面可谓发展迅速,而吴起并非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莽夫,他作为军方的代表,上位后自然会做出有利于军方的各种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去除冗官,楚国自建立至今已经数百年,国内无数的王族无所事事却享受衣食无忧的待遇,吴起的政治改革目标就是这些偏枝的王族,减少对他们的供给,将省下来的钱粮用在军务中。

如同一块蛋糕,你切走了,那么,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吴起的存在伤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有楚淖王在的时候,这些就贵族还不敢太放肆,等到楚淖王一死,吴起便被旧贵族生吞活剥乱刀分尸,正所谓人亡政息,不过如此罢了。

有的时候,确实要感慨下,我们能出生在一个强大且和平的国家,不需要用命去追求最基本的自由,着实是一种幸运,您觉得呢?

扁鹊见蔡桓公,我们小时候学过文章,有多少人真的读懂了?

中华历史故事22

《扁鹊见蔡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一篇散文,曾几何时,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记录。

我再帮大家回顾一下,简单的说下故事情节。

扁鹊见蔡桓公身体略有不适说您现在这个病得尽快治,不然他会变得严重,蔡桓公说我没病,等扁鹊走了之后,蔡文工又对自己身边的人说,医之以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意思就是说,医生就是喜欢没事儿找事儿,把一个健康的人说成是有病,他假装把你的病治好了后就贪天之功,说是他他帮你治好的。

不得不说,这齐桓公还真是有一些受迫害恐惧症,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是就目前来看,齐桓公确实是猜错了。

扁鹊离开之后,过了几天又来,然后同样的话,说您的病必须要治,如果不治会变得更加严重,齐桓公仍旧不理会。

再过了几天,扁鹊再来,远远的看到了齐桓公马上就退出皇宫,临走之时,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跑?

扁鹊说,第一次见蔡桓公,他的病只是在肌肤的表面,一些汤药就可以治疗;第二次他的病已经入侵到了肌肤里面,不过也不难,用针灸可以治疗;第三次病理已经入侵到了他的肠胃,那么就需要使用药酒来治疗;可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他已经病入骨髓,此时就是神仙也难救了,我除了跑,还能怎么做呢?

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没过几天,蔡桓公开始身子发痒,等到他发现症状已经越发的明显,想要再去找扁鹊的时候,扁鹊早已离开。

一些小的故事往往蕴含的比较大的哲理,比如说我们通过这个历史故事就可以明白:

第一,如果你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尽快去看病,不要拖着,有的时候,小病可能就会拖成了大病。

第二,这篇文章可能更多的是在以一种病理来比喻国政,换句话说,韩非子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又不是医药学家,他写这篇文章,可能更多的是想让君主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所面临的困难,不要选择逃避,不要讳疾忌医,问题只要去面对,终究会有解决的方法,一味的逃避,会让事情更加的糟糕。

对于咱们普通百姓来说,可能能够从中理解的大概就是这个了。所以呀,还是一句话,大家不要讳疾忌医,如果身体上真的出现了什么病症,尽快去医院检查,不要拖着。

您觉得我这样理解对吗?

你只知道他卧薪尝胆,却不知他兔死狗烹,揭秘越王勾践的阴暗面

中华历史故事21

说到《勾践灭吴》,大部分青少年都会将之认为是励志的故事,没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确实是逆袭成功,可您知道他在逆袭的过程之中,究竟干了多少不人道的坏事么?

咱们今天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评审一下,越王勾践究竟都干了哪些有违道德的事情。圈个重点,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喜好美女,于是遍寻天下美女献于吴王,投其所好,送其所要,送的美女太多,咱们没有办法一一记录,但其中有一人堪称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谁呀?西施。

这美人计一出,确实是有用,越国那一年遭受了灾荒,颗粒未收,原本想着跟吴国借一些粮食应急,结果让西施吹了吹枕边风,竟然把粮食免费送给了越国。

美人计后面还有个连环计。

第二年越国丰收,然后越王真的把粮食还给了吴王,而且还的粮食颗颗饱满,比之前个头大,吴王认为这么好的粮食,可以当做种子粮,可是,这粮食种到地里,过了一个月之后才慢慢发现,不对呀!种下去的粮食竟然没有发芽!

原来,越王将所有给吴王的粮食全都蒸熟,然后再晒干,表面上看起来这颗粒饱满,但实际上已经熟过的粮食,又怎么可能发芽呢?

除了美人计之外,还有反间计。

吴王在年轻的时候,因为重用伍子胥,也曾经一度成为辉煌的诸国之首,但是随着吴王年老昏庸,他开始重用奸臣,而且在挑拨之下,将伍子胥活活冤死,伍子胥临死之前,对前来行刑的刽子手说,记得将我的双眼挖出放于城门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国是打进来的。

继任伍子胥宰相职位的人眼看着吴王昏庸无道,于是乎便和越王暗中勾结,等到越王打败吴王,原以为不用在提心吊胆的当卧底,谁想到吴王一句:你是吴国的臣子,还是去陪着吴王吧!便将为他立下大功的吴国相国诛灭。

越王的心狠手辣,也让当时为国相的范蠡震惊不已,没过多久,范蠡便带着西施偷偷离去,据说是隐姓埋名去了别的国家,走之前还给他的老伙计文种留了个信:越王心狠手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你也要尽快脱身才是,切不可愚忠于他。

文种不信,但结果果然不出范蠡所料,没过多久,越王赐文种死,而且恰恰用的是曾经吴王赐死伍子胥的那把宝剑。

无奈之下,文种只好含恨而亡,悔不该当初未听范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人心才是最可怕的,再坚固的堡垒,也可能从内部攻克。

其实关于春秋五霸,不同的历史典籍有这不同的解说,按照儒家推崇的史记、二十四史之类的数据来看,越王勾践不在春秋五霸之内,或许更多的原因是越王勾践的行为和儒家推崇的仁义不符合,相反是弱智一般的宋襄公被推崇为春秋五霸,因为他是“仁义”的君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您觉得,越王勾践和仁义君主宋襄公,哪一个更配得上春秋五霸呢?

孙武兵法为何被称之为中国军事著作鼻祖?用五句话概括其精华

中华历史故事20

孙子兵法历经千年而不衰,究竟他有何魅力能在纸张未流行于世的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看成兵家宝典?

我总结了以下5点,分别为道、天、地、将、法。

一、道

这里的道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类似,如果名不正言不顺,则这场仗不容易打赢,也正是因此,后世诸多战争在发起之初,都有檄文发布天下,说白了就是口号,比如我们后面讲到宋朝的时候,水泊梁山的大旗写的是“替天行道”,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将占上为王的匪变成了正义的化身,即是如此。

二、天

天时地利人和,天,指的是天气,天时,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天气预报,但是民间所总结的天气规律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其实都是对于天时的一种预测

三、地

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作战方式,高原、洼地,水战、陆战,根据战地不同选择出对自己最适合的战斗方案。

四、将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只老虎带领一群绵羊,它的威力要远胜过一只绵羊率领一群老虎。

如果领头人没有斗志,即便战士们再勇敢也无济于事。

五、法

法是有多重意义,例如,律法,如果违反军法,应该如何处置,如果获得军工,该如何奖励。

再比如,精神层面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同时,法还有多领域结合的意义,例如军事与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说的详细点,这国内遭受灾荒,粮草不足怎么打,国内党派势力林立,如何选择合适的出兵人选等等。

孙武非常善于用计,其口头禅便是一句“兵者,诡道也”。

孙武的第一次露脸的表现,就体现出他的“法”的思想。

我们把时间跳转到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向吴王推荐孙武,吴王笑问你会练什么兵?孙武说什么都会。吴王又问妇人女子可否?孙武说,可。

吴王在宫中挑选了80名女子,期初,孙武让其分为两队,结果无论孙武下达什么指令,诸多嫔妃只是欢笑嬉闹,无人理会,孙武下令,将为首的两个队长砍头,之后,再下达左转、右转、行进等命令,剩余的女子无有不从。

自此,孙武开始为吴王练兵,在而后的数年,吴国的军事力量越发的强大,一度攻入了楚国的国都,也是因此,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被后世广为流传。

其实我们对比数千年后的今天,孙子兵法的要义仍旧有用,例如我们做什么生意的时候,经常会天道类似“用制度管人”之类的话语,其实都是孙子兵法的衍生物。

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说,真的是令人钦佩,您觉得呢?

流亡19年,最后依靠敌国逆袭上位夺取皇权,看看重耳的玄幻人生

中华历史故事19

春秋战国时期,多国之间时而为友,时而为敌,联姻、质子都是最常见的维护感情的手段,自周公出台嫡长子继承制之后,各个诸侯国的皇位继承通常都是由国之储君继位,而能给成为储君的皇子自然是从小养在深宫大院,得到最好的皇家教育,每天听着不间断的吹捧谏言。

而有这样以为储君,他流亡在外十九年,在朝中没有人脉资源,结果却能逆袭而上,他就是重耳,圈个重点。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位公子重耳,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扮猪吃虎的小说主角的鼻祖,一生跌宕起伏。

公元前637年,公子重耳因蒲城被攻破,开启了自己的流亡之路,虽然已经被贬值到退市的地步,但终究是根正苗红的齐国公子,期间不乏有人想赌一把冷门,其中之一,便是狄国君主,他给重耳送了一个女人,叫做季隗,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好,季隗和重耳成婚十几年之后,重耳见有机会重夺大位,便想离开狄国,临行时跟自己的妻子季隗说:25年之后,如果我还没回来,你就嫁人吧。

要是放在现在,这是明明白白的渣男,你让一个年仅50岁的老妇人嫁人?难道在春秋时期也有“阿姨,我不想奋斗”的小伙子么?即便有,没有了重耳的季隗,又有什么资格让小伙子不奋斗呢?

离开狄国,下一站到了齐国,同样,齐桓公也觉得重耳是个原始股,投资力度更大,一次就给了重耳五个美人,重耳在齐国居住了几年后,突然发现自己即便成为君王,不过也就是享受醇酒美人,既然现在已经有了,又何必继续奋斗呢?

当然,为了防止重耳潜力股变成泡沫,重耳的属下用计坏了重耳在齐国的名声,趁重耳酒醉,将它带出了齐国,于是,又一轮的流亡生活开始了。

重耳流亡到楚国的时候,楚国楚成王问他,如果我帮你,你将来如何回报我?

这时候就看出来重耳的口才了,重耳说,如果我能回晋国重掌大位,金银女子每年进贡必不会少,我只会保留您选剩下的,即便将来楚国和晋国开战,我也会退避三舍,如果我退后您还不给我们留活路,我将放手一搏。

一番对话,不软不硬,既没有生硬的拒绝,也没有失去获取楚王投资的话头,楚国有大臣见重耳不是易于之辈,便建议楚成王将其杀死,但楚成王觉得杀了重耳,弊大于利,但也不愿再继续投资,于是又将重耳护送到了秦国。

秦国,也是公子重耳流亡的最后一个国度。

秦国对于辅助重耳上位,可以说是要人出人,要钱出钱,之所以如此,并非秦晋两国关系匪浅,而恰恰相反,当时秦晋两国连年开战,是敌非友,而秦国之所以帮助重耳,那就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果然,不出所料,重耳回国后就开始争夺晋国的帝位,晋国内乱频繁,自顾不暇,于是在秦晋大战中,胜利的天平逐渐向秦国倾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欲成大事,就要学会资源整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果你是重耳,你会联合他国来帮你争夺帝位么?

宋襄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儒家思想侵害的仁义皇帝

中华历史故事18

常言道,慈不掌兵,义不经商,若是在太平年间,遇到仁义的皇帝那是百姓之福,可在战乱年间,皇帝岂能仁义?

你看,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仁义无双,却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是谁?圈个有用,宋襄公。

宋襄公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位被儒家思想侵害最严重的皇帝,他所秉持的仁义理念,在对外社交上,可以说是愚昧至极。

齐桓公死后,齐国慢慢衰败,齐楚宋三国想要缔结盟约,自然三国都想精选盟主职位,宋襄公和楚王竞争,谁能做联盟的盟主?

在协商开会期间,宋襄公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广胸怀,只带了几个随从,并没有带更多的护卫,原以为光明磊落,结果在会议之中发生了冲突,楚王用武力将其掳走,后来虽然被放回,但宋襄公仍然没有长记性,继续秉持着儒家的思想,与人为善。

宋襄公被楚王放回之后,虽然心中颇为不满,但是却不敢对楚国发兵,明显就是欺软怕硬,想着找郑国出出气,结果郑国向楚国求援,楚国出兵攻打了宋国,也就是第一个版本的围魏救赵。

而后,在楚国渡江的过程之中,宋军明明已经严阵以待,可是宋襄公却勒令手下禁止趁人之危,非要等到对方已经全部过河之后再决一死战。

原本楚国进攻过程中,若是过河一半儿,那么宋襄公派人出击,胜率极大,而等到楚军已经摆好阵势,再进行进攻,优势尽丧,结果显然是楚军大胜。

宋襄公的人性弱点,在两个案例之中,可以说显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常说,读史是为了鉴今,也许你会说我又不是皇帝,但是有很多的知识,很多的道理是相通的,你比如在宋襄公案例之中,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人生一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你有朋友也会有敌人,有助手,也会有叛逆,对于敌人,你当如秋风扫落叶,你们要明白对于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于自己的同志的残忍!

善良本不是错,但是善良如果对待的是敌人,那么你用什么来对待自己的朋友呢?

我们常说读书读的是其中的道理,最忌讳的是断章取义,例如《论语》中有一词叫以德报怨,其实还有后半句,何以报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我对你好,不是因为你真的好,而是因为我也希望你能够对我好。

您觉得对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饿死的皇帝,春秋霸主齐桓公因何沦落至此

您可能无法想象,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竟然是被活活饿死的,而且这位皇帝他并非生来便是傀儡,曾几何时,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名君。

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夏商周之后,春秋时期最强国的君主,齐桓公,圈个有用。

齐桓公在位期间,重用宰相管仲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那为何齐桓公会落得一个被活活饿死的下场?这就要从管仲去世开始说起。

你不得不承认,面对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抵制得住。

管仲之后齐国还有一位堪称贤明的宰相,他叫鲍叔牙,可鲍叔牙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看见齐桓公哪里做的不对,便直言相谏,时间一长,终究会惹人不喜。

于是乎这齐桓公在位最后的几年便宠信佞臣,远离贤相,其实这鲍叔牙也是苦人,他在严格要求齐桓公的时候,自然也要源于律己,这样的人往往不求金银财帛,只求留名后世。

想要暖人心,可能要千言万语,想要寒人心,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这齐国,是寡人的齐国,不是你鲍叔牙的齐国”。

仅此一句话,为齐国呕心沥血多年的鲍叔牙,不得不退位让贤。

而在齐桓公宠幸的诸多奸佞之中,有三个人可以说是首恶之徒,太监易牙、厨子竖刁、贵族卫开方。

人们常说,最贵的要莫过于后悔药,齐桓公死前一定后悔为何会亲小人远贤臣。

很多时候,人性是变幻莫测的,此一时,彼一时,忠臣还是奸臣,往往只有盖棺才能定论。

能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其实容易蒙骗之辈,没有让齐桓公认为足以值得信任的行为,能成为权倾天下的奸佞之徒。

  • 太监易牙,发誓誓死效忠齐桓公,为了能更好的服侍齐桓公,宁愿亲自动手阉割自己。
  • 厨子竖刁,只因为齐桓公一句尝尽天下美食,唯独没有吃过人肉,便将自己的儿子杀死制作成菜食献给齐桓公。
  • 贵族卫开方,绞尽脑汁倾尽家产为齐桓公遍选天下美女,供其享乐。

帝王心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平衡,如果没有制约,即便最初的臣权是由皇权所赋予,当皇权衰败时,臣权依旧可能会架空皇帝。

于是,一代霸主齐桓公,晚年只想着享受醇酒美人,朝中大事尽托付三佞臣,而随着佞臣的权势越来越大,齐桓公的耳目已经被隔绝,满朝文武只知道有三佞臣,不知道有齐桓公,此时,齐桓公的存在意义,对于三佞臣来讲,已经是危机大于福利,如此,也就到了齐桓公结束生命的时候了。

皇帝之所以被人尊崇,不是因为他的肉身,而是他的权利,当权利被架空,一代霸主的齐桓公,其实,不过就是个垂垂暮年的普通老人。

三佞臣将齐桓公安置在一个偏僻的陋室中,断绝其食物供给,最终,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据史料记载,齐桓公的尸身被搁置两个多月后才被安葬,在没有相应降温冷冻措施的年代,可想而知,齐桓公被入殓的时候,早已惨不忍睹。

郭德纲老师曾经说过,人有个性很正常,人不能跟人性作斗争。

霍常亮想在此补充一句,人性有欲望很正常,但要懂得克制,如果毫无节制,结果便如同齐桓公,其实,如果管仲或者鲍叔牙一直在朝,即便你再宠幸三奸佞,他们也不敢反噬,毕竟,你才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

在管仲和鲍叔牙离任之后,齐桓公的保护伞功能也就随之消失,那么,还有谁闲的蛋疼愿意给你装孙子?

中国历史13:赵氏孤儿中送死的孩子究竟是王子还是儿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开国之君往往都是英明的,而亡国之君往往都是昏庸的,而且中间的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浪花,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兴之主。

那么,今天咱们主角叫周厉王,他按道理来说也算是一个亡国之君,只不过他命好,有个大臣叫召公虎,这个人可是个真有本事,他究竟是忠是奸咱们的分类讨论一会再聊,说这个周厉王在位期间干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严刑峻法。

在夏朝的时候,有人说我不忍看到夏朝灭亡在我的眼前,于是乎……皇帝说好,我满足你的愿景,直接把他眼睛给挖出来了。把你眼睛挖了。再比如说商纣王挖比干的心看颜色,很多时候都是如此相似。

咱们现在讲到了周朝周厉王,也是有人跟他说,这回呢他到没有把提建议的这个人给宰了,说老百姓都说了您不是好皇帝,别人都在背后议论,结果周厉王成立了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组织,到民间听谁在背后说皇帝的坏话,那谁还敢说?就算是亲戚朋友见面都不敢轻易打招呼。

奴隶和封建最大的区别在于封建比如说,你干这个活儿,我给你吃的,然后你能够留下一部分,剩下的给我,哪怕说我留下大头,剩下的给你,这都叫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呢,别说是你的产出了,连你的命都是我的,奴隶的命都是奴隶主的,所以说时间长了那他的酒池肉林他的骄奢淫逸下面的百姓肯定不搭理,对吧?

时间长了难免就会有暴乱,说白了就是造反了,那按道理来讲,皇帝让国人给打跑了这朝代就算是完了,当你万万没有想到,赵氏孤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据说呀赵氏孤儿的原型就是取材于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个段子。

周厉王有个儿子,这孩逃到哪儿了?逃到召功虎他们家,难民上门来找说你把他交出来吧,你若是不交,我连你们全家都杀了,怎么办?没办法只能交出去,但是,到这儿咱们先说第一个可能。

第一个说法就是他把皇上的儿子保下来把自己的儿子推出去,于是乎自己的儿子被杀了,这是第一种说法,那么姑且咱们不论。

第二种总得有一个领头人呢,于是乎大家商量由您和周公二人执政,诶你们有什么事商量着来的周公是谁,周公是一个性,就是前面所讲的周公旦的子孙,咋所以说周公他也是有一定的权势和地位的那导致就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圈个重点,叫做共和行政。

这个词可以说在当年算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没有皇上,两个大臣有事商量着来,于是乎对于百姓休养生息,对于国朝也是有了稳固的促进作用,等到过了多少多少年之后,有一天他才跟别人说这皇位不能空悬,有人说那简单,咱们找宗室来过度一个,是吧,旁系子弟过度一个。

他说不用,周厉王子就在我家,说他将自己的儿子推出去,保下来了皇子,此人忠肝义胆是个好人。

这是第一个版本,也是史书上尤其是在很多儒家著作中所认可的版本,但是我们不得不想一下有没有第二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什么?

就是他当年就真的是把周厉王的儿子给交出去,而现代这个孩子确实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说白了就是我自己当不了皇上我把我儿子推出去当皇上,我跟你们说这个孩子不是我的是皇上的孩子,实际上他是我的亲生,以后有没有这种可能,其实我们把这个事情延伸一下,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吴三桂那肯定到现在一说吴三桂是个大奸臣、吴三桂是个狗贼,引清兵入关,崇祯皇帝这么信任他,结果他开了关让清兵进关,于是乎清兵灭亡了明明,都说他是个奸臣都说他是个忘恩知足的人,但实际上您想一想,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

吴三桂造反的时候他如果也来这么一手,你比方说,找一个跟崇祯的孩子同龄的,就说这孩子就是崇祯的娃,我当年的是忍辱负重我这么多年之所以忍着被你们骂我是为了保证孩子的长大成,为什么我如果说这孩子,是崇祯的孩子,那清兵肯定得杀他呀,我当年那收留了这个娃清兵知道了我把我自己的亲生骨肉推出去然后让生,让清兵宰了,我把崇祯的果肉当成我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这几十年你们那都冤枉我!

他有这么一个说,到这天底下还有哪一个想着反清复明?大家会挑大拇哥。

但是他没这么说,如果说他真的这么说了没准他造反还就真能成功,您想想有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说我们对于周厉王的儿子到底有没有死,要分两种可能第一种往好听的叫做吧皇上的儿子个家里我养活着八字一点的推出去当替,第二种就是皇上孩子确实死了我想谋朝篡位但是这话我说不出口,于是我编了个瞎话,把我自己儿子说成先王的儿子,这王朝不就改姓了我们家的?

您说这种可能有没有呢,圈个重点谋朝篡位您觉得这种可能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