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他卧薪尝胆,却不知他兔死狗烹,揭秘越王勾践的阴暗面

中华历史故事21

说到《勾践灭吴》,大部分青少年都会将之认为是励志的故事,没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确实是逆袭成功,可您知道他在逆袭的过程之中,究竟干了多少不人道的坏事么?

咱们今天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评审一下,越王勾践究竟都干了哪些有违道德的事情。圈个重点,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喜好美女,于是遍寻天下美女献于吴王,投其所好,送其所要,送的美女太多,咱们没有办法一一记录,但其中有一人堪称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谁呀?西施。

这美人计一出,确实是有用,越国那一年遭受了灾荒,颗粒未收,原本想着跟吴国借一些粮食应急,结果让西施吹了吹枕边风,竟然把粮食免费送给了越国。

美人计后面还有个连环计。

第二年越国丰收,然后越王真的把粮食还给了吴王,而且还的粮食颗颗饱满,比之前个头大,吴王认为这么好的粮食,可以当做种子粮,可是,这粮食种到地里,过了一个月之后才慢慢发现,不对呀!种下去的粮食竟然没有发芽!

原来,越王将所有给吴王的粮食全都蒸熟,然后再晒干,表面上看起来这颗粒饱满,但实际上已经熟过的粮食,又怎么可能发芽呢?

除了美人计之外,还有反间计。

吴王在年轻的时候,因为重用伍子胥,也曾经一度成为辉煌的诸国之首,但是随着吴王年老昏庸,他开始重用奸臣,而且在挑拨之下,将伍子胥活活冤死,伍子胥临死之前,对前来行刑的刽子手说,记得将我的双眼挖出放于城门之上,我要看一看越国是打进来的。

继任伍子胥宰相职位的人眼看着吴王昏庸无道,于是乎便和越王暗中勾结,等到越王打败吴王,原以为不用在提心吊胆的当卧底,谁想到吴王一句:你是吴国的臣子,还是去陪着吴王吧!便将为他立下大功的吴国相国诛灭。

越王的心狠手辣,也让当时为国相的范蠡震惊不已,没过多久,范蠡便带着西施偷偷离去,据说是隐姓埋名去了别的国家,走之前还给他的老伙计文种留了个信:越王心狠手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你也要尽快脱身才是,切不可愚忠于他。

文种不信,但结果果然不出范蠡所料,没过多久,越王赐文种死,而且恰恰用的是曾经吴王赐死伍子胥的那把宝剑。

无奈之下,文种只好含恨而亡,悔不该当初未听范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人心才是最可怕的,再坚固的堡垒,也可能从内部攻克。

其实关于春秋五霸,不同的历史典籍有这不同的解说,按照儒家推崇的史记、二十四史之类的数据来看,越王勾践不在春秋五霸之内,或许更多的原因是越王勾践的行为和儒家推崇的仁义不符合,相反是弱智一般的宋襄公被推崇为春秋五霸,因为他是“仁义”的君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您觉得,越王勾践和仁义君主宋襄公,哪一个更配得上春秋五霸呢?

孙武兵法为何被称之为中国军事著作鼻祖?用五句话概括其精华

中华历史故事20

孙子兵法历经千年而不衰,究竟他有何魅力能在纸张未流行于世的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看成兵家宝典?

我总结了以下5点,分别为道、天、地、将、法。

一、道

这里的道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类似,如果名不正言不顺,则这场仗不容易打赢,也正是因此,后世诸多战争在发起之初,都有檄文发布天下,说白了就是口号,比如我们后面讲到宋朝的时候,水泊梁山的大旗写的是“替天行道”,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将占上为王的匪变成了正义的化身,即是如此。

二、天

天时地利人和,天,指的是天气,天时,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天气预报,但是民间所总结的天气规律也是十分有价值的,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其实都是对于天时的一种预测

三、地

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作战方式,高原、洼地,水战、陆战,根据战地不同选择出对自己最适合的战斗方案。

四、将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只老虎带领一群绵羊,它的威力要远胜过一只绵羊率领一群老虎。

如果领头人没有斗志,即便战士们再勇敢也无济于事。

五、法

法是有多重意义,例如,律法,如果违反军法,应该如何处置,如果获得军工,该如何奖励。

再比如,精神层面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同时,法还有多领域结合的意义,例如军事与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说的详细点,这国内遭受灾荒,粮草不足怎么打,国内党派势力林立,如何选择合适的出兵人选等等。

孙武非常善于用计,其口头禅便是一句“兵者,诡道也”。

孙武的第一次露脸的表现,就体现出他的“法”的思想。

我们把时间跳转到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向吴王推荐孙武,吴王笑问你会练什么兵?孙武说什么都会。吴王又问妇人女子可否?孙武说,可。

吴王在宫中挑选了80名女子,期初,孙武让其分为两队,结果无论孙武下达什么指令,诸多嫔妃只是欢笑嬉闹,无人理会,孙武下令,将为首的两个队长砍头,之后,再下达左转、右转、行进等命令,剩余的女子无有不从。

自此,孙武开始为吴王练兵,在而后的数年,吴国的军事力量越发的强大,一度攻入了楚国的国都,也是因此,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被后世广为流传。

其实我们对比数千年后的今天,孙子兵法的要义仍旧有用,例如我们做什么生意的时候,经常会天道类似“用制度管人”之类的话语,其实都是孙子兵法的衍生物。

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说,真的是令人钦佩,您觉得呢?

流亡19年,最后依靠敌国逆袭上位夺取皇权,看看重耳的玄幻人生

中华历史故事19

春秋战国时期,多国之间时而为友,时而为敌,联姻、质子都是最常见的维护感情的手段,自周公出台嫡长子继承制之后,各个诸侯国的皇位继承通常都是由国之储君继位,而能给成为储君的皇子自然是从小养在深宫大院,得到最好的皇家教育,每天听着不间断的吹捧谏言。

而有这样以为储君,他流亡在外十九年,在朝中没有人脉资源,结果却能逆袭而上,他就是重耳,圈个重点。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位公子重耳,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扮猪吃虎的小说主角的鼻祖,一生跌宕起伏。

公元前637年,公子重耳因蒲城被攻破,开启了自己的流亡之路,虽然已经被贬值到退市的地步,但终究是根正苗红的齐国公子,期间不乏有人想赌一把冷门,其中之一,便是狄国君主,他给重耳送了一个女人,叫做季隗,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好,季隗和重耳成婚十几年之后,重耳见有机会重夺大位,便想离开狄国,临行时跟自己的妻子季隗说:25年之后,如果我还没回来,你就嫁人吧。

要是放在现在,这是明明白白的渣男,你让一个年仅50岁的老妇人嫁人?难道在春秋时期也有“阿姨,我不想奋斗”的小伙子么?即便有,没有了重耳的季隗,又有什么资格让小伙子不奋斗呢?

离开狄国,下一站到了齐国,同样,齐桓公也觉得重耳是个原始股,投资力度更大,一次就给了重耳五个美人,重耳在齐国居住了几年后,突然发现自己即便成为君王,不过也就是享受醇酒美人,既然现在已经有了,又何必继续奋斗呢?

当然,为了防止重耳潜力股变成泡沫,重耳的属下用计坏了重耳在齐国的名声,趁重耳酒醉,将它带出了齐国,于是,又一轮的流亡生活开始了。

重耳流亡到楚国的时候,楚国楚成王问他,如果我帮你,你将来如何回报我?

这时候就看出来重耳的口才了,重耳说,如果我能回晋国重掌大位,金银女子每年进贡必不会少,我只会保留您选剩下的,即便将来楚国和晋国开战,我也会退避三舍,如果我退后您还不给我们留活路,我将放手一搏。

一番对话,不软不硬,既没有生硬的拒绝,也没有失去获取楚王投资的话头,楚国有大臣见重耳不是易于之辈,便建议楚成王将其杀死,但楚成王觉得杀了重耳,弊大于利,但也不愿再继续投资,于是又将重耳护送到了秦国。

秦国,也是公子重耳流亡的最后一个国度。

秦国对于辅助重耳上位,可以说是要人出人,要钱出钱,之所以如此,并非秦晋两国关系匪浅,而恰恰相反,当时秦晋两国连年开战,是敌非友,而秦国之所以帮助重耳,那就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果然,不出所料,重耳回国后就开始争夺晋国的帝位,晋国内乱频繁,自顾不暇,于是在秦晋大战中,胜利的天平逐渐向秦国倾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欲成大事,就要学会资源整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果你是重耳,你会联合他国来帮你争夺帝位么?

宋襄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儒家思想侵害的仁义皇帝

中华历史故事18

常言道,慈不掌兵,义不经商,若是在太平年间,遇到仁义的皇帝那是百姓之福,可在战乱年间,皇帝岂能仁义?

你看,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仁义无双,却没有落得个好下场。

是谁?圈个有用,宋襄公。

宋襄公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位被儒家思想侵害最严重的皇帝,他所秉持的仁义理念,在对外社交上,可以说是愚昧至极。

齐桓公死后,齐国慢慢衰败,齐楚宋三国想要缔结盟约,自然三国都想精选盟主职位,宋襄公和楚王竞争,谁能做联盟的盟主?

在协商开会期间,宋襄公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广胸怀,只带了几个随从,并没有带更多的护卫,原以为光明磊落,结果在会议之中发生了冲突,楚王用武力将其掳走,后来虽然被放回,但宋襄公仍然没有长记性,继续秉持着儒家的思想,与人为善。

宋襄公被楚王放回之后,虽然心中颇为不满,但是却不敢对楚国发兵,明显就是欺软怕硬,想着找郑国出出气,结果郑国向楚国求援,楚国出兵攻打了宋国,也就是第一个版本的围魏救赵。

而后,在楚国渡江的过程之中,宋军明明已经严阵以待,可是宋襄公却勒令手下禁止趁人之危,非要等到对方已经全部过河之后再决一死战。

原本楚国进攻过程中,若是过河一半儿,那么宋襄公派人出击,胜率极大,而等到楚军已经摆好阵势,再进行进攻,优势尽丧,结果显然是楚军大胜。

宋襄公的人性弱点,在两个案例之中,可以说显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常说,读史是为了鉴今,也许你会说我又不是皇帝,但是有很多的知识,很多的道理是相通的,你比如在宋襄公案例之中,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人生一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你有朋友也会有敌人,有助手,也会有叛逆,对于敌人,你当如秋风扫落叶,你们要明白对于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于自己的同志的残忍!

善良本不是错,但是善良如果对待的是敌人,那么你用什么来对待自己的朋友呢?

我们常说读书读的是其中的道理,最忌讳的是断章取义,例如《论语》中有一词叫以德报怨,其实还有后半句,何以报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我对你好,不是因为你真的好,而是因为我也希望你能够对我好。

您觉得对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饿死的皇帝,春秋霸主齐桓公因何沦落至此

您可能无法想象,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竟然是被活活饿死的,而且这位皇帝他并非生来便是傀儡,曾几何时,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名君。

我们今天要聊的主角,夏商周之后,春秋时期最强国的君主,齐桓公,圈个有用。

齐桓公在位期间,重用宰相管仲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那为何齐桓公会落得一个被活活饿死的下场?这就要从管仲去世开始说起。

你不得不承认,面对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抵制得住。

管仲之后齐国还有一位堪称贤明的宰相,他叫鲍叔牙,可鲍叔牙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看见齐桓公哪里做的不对,便直言相谏,时间一长,终究会惹人不喜。

于是乎这齐桓公在位最后的几年便宠信佞臣,远离贤相,其实这鲍叔牙也是苦人,他在严格要求齐桓公的时候,自然也要源于律己,这样的人往往不求金银财帛,只求留名后世。

想要暖人心,可能要千言万语,想要寒人心,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这齐国,是寡人的齐国,不是你鲍叔牙的齐国”。

仅此一句话,为齐国呕心沥血多年的鲍叔牙,不得不退位让贤。

而在齐桓公宠幸的诸多奸佞之中,有三个人可以说是首恶之徒,太监易牙、厨子竖刁、贵族卫开方。

人们常说,最贵的要莫过于后悔药,齐桓公死前一定后悔为何会亲小人远贤臣。

很多时候,人性是变幻莫测的,此一时,彼一时,忠臣还是奸臣,往往只有盖棺才能定论。

能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其实容易蒙骗之辈,没有让齐桓公认为足以值得信任的行为,能成为权倾天下的奸佞之徒。

  • 太监易牙,发誓誓死效忠齐桓公,为了能更好的服侍齐桓公,宁愿亲自动手阉割自己。
  • 厨子竖刁,只因为齐桓公一句尝尽天下美食,唯独没有吃过人肉,便将自己的儿子杀死制作成菜食献给齐桓公。
  • 贵族卫开方,绞尽脑汁倾尽家产为齐桓公遍选天下美女,供其享乐。

帝王心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平衡,如果没有制约,即便最初的臣权是由皇权所赋予,当皇权衰败时,臣权依旧可能会架空皇帝。

于是,一代霸主齐桓公,晚年只想着享受醇酒美人,朝中大事尽托付三佞臣,而随着佞臣的权势越来越大,齐桓公的耳目已经被隔绝,满朝文武只知道有三佞臣,不知道有齐桓公,此时,齐桓公的存在意义,对于三佞臣来讲,已经是危机大于福利,如此,也就到了齐桓公结束生命的时候了。

皇帝之所以被人尊崇,不是因为他的肉身,而是他的权利,当权利被架空,一代霸主的齐桓公,其实,不过就是个垂垂暮年的普通老人。

三佞臣将齐桓公安置在一个偏僻的陋室中,断绝其食物供给,最终,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据史料记载,齐桓公的尸身被搁置两个多月后才被安葬,在没有相应降温冷冻措施的年代,可想而知,齐桓公被入殓的时候,早已惨不忍睹。

郭德纲老师曾经说过,人有个性很正常,人不能跟人性作斗争。

霍常亮想在此补充一句,人性有欲望很正常,但要懂得克制,如果毫无节制,结果便如同齐桓公,其实,如果管仲或者鲍叔牙一直在朝,即便你再宠幸三奸佞,他们也不敢反噬,毕竟,你才是他们最大的保护伞。

在管仲和鲍叔牙离任之后,齐桓公的保护伞功能也就随之消失,那么,还有谁闲的蛋疼愿意给你装孙子?

中国历史13:赵氏孤儿中送死的孩子究竟是王子还是儿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开国之君往往都是英明的,而亡国之君往往都是昏庸的,而且中间的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浪花,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兴之主。

那么,今天咱们主角叫周厉王,他按道理来说也算是一个亡国之君,只不过他命好,有个大臣叫召公虎,这个人可是个真有本事,他究竟是忠是奸咱们的分类讨论一会再聊,说这个周厉王在位期间干了一件什么事?那就是严刑峻法。

在夏朝的时候,有人说我不忍看到夏朝灭亡在我的眼前,于是乎……皇帝说好,我满足你的愿景,直接把他眼睛给挖出来了。把你眼睛挖了。再比如说商纣王挖比干的心看颜色,很多时候都是如此相似。

咱们现在讲到了周朝周厉王,也是有人跟他说,这回呢他到没有把提建议的这个人给宰了,说老百姓都说了您不是好皇帝,别人都在背后议论,结果周厉王成立了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组织,到民间听谁在背后说皇帝的坏话,那谁还敢说?就算是亲戚朋友见面都不敢轻易打招呼。

奴隶和封建最大的区别在于封建比如说,你干这个活儿,我给你吃的,然后你能够留下一部分,剩下的给我,哪怕说我留下大头,剩下的给你,这都叫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呢,别说是你的产出了,连你的命都是我的,奴隶的命都是奴隶主的,所以说时间长了那他的酒池肉林他的骄奢淫逸下面的百姓肯定不搭理,对吧?

时间长了难免就会有暴乱,说白了就是造反了,那按道理来讲,皇帝让国人给打跑了这朝代就算是完了,当你万万没有想到,赵氏孤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据说呀赵氏孤儿的原型就是取材于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个段子。

周厉王有个儿子,这孩逃到哪儿了?逃到召功虎他们家,难民上门来找说你把他交出来吧,你若是不交,我连你们全家都杀了,怎么办?没办法只能交出去,但是,到这儿咱们先说第一个可能。

第一个说法就是他把皇上的儿子保下来把自己的儿子推出去,于是乎自己的儿子被杀了,这是第一种说法,那么姑且咱们不论。

第二种总得有一个领头人呢,于是乎大家商量由您和周公二人执政,诶你们有什么事商量着来的周公是谁,周公是一个性,就是前面所讲的周公旦的子孙,咋所以说周公他也是有一定的权势和地位的那导致就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圈个重点,叫做共和行政。

这个词可以说在当年算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没有皇上,两个大臣有事商量着来,于是乎对于百姓休养生息,对于国朝也是有了稳固的促进作用,等到过了多少多少年之后,有一天他才跟别人说这皇位不能空悬,有人说那简单,咱们找宗室来过度一个,是吧,旁系子弟过度一个。

他说不用,周厉王子就在我家,说他将自己的儿子推出去,保下来了皇子,此人忠肝义胆是个好人。

这是第一个版本,也是史书上尤其是在很多儒家著作中所认可的版本,但是我们不得不想一下有没有第二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什么?

就是他当年就真的是把周厉王的儿子给交出去,而现代这个孩子确实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说白了就是我自己当不了皇上我把我儿子推出去当皇上,我跟你们说这个孩子不是我的是皇上的孩子,实际上他是我的亲生,以后有没有这种可能,其实我们把这个事情延伸一下,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吴三桂那肯定到现在一说吴三桂是个大奸臣、吴三桂是个狗贼,引清兵入关,崇祯皇帝这么信任他,结果他开了关让清兵进关,于是乎清兵灭亡了明明,都说他是个奸臣都说他是个忘恩知足的人,但实际上您想一想,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

吴三桂造反的时候他如果也来这么一手,你比方说,找一个跟崇祯的孩子同龄的,就说这孩子就是崇祯的娃,我当年的是忍辱负重我这么多年之所以忍着被你们骂我是为了保证孩子的长大成,为什么我如果说这孩子,是崇祯的孩子,那清兵肯定得杀他呀,我当年那收留了这个娃清兵知道了我把我自己的亲生骨肉推出去然后让生,让清兵宰了,我把崇祯的果肉当成我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这几十年你们那都冤枉我!

他有这么一个说,到这天底下还有哪一个想着反清复明?大家会挑大拇哥。

但是他没这么说,如果说他真的这么说了没准他造反还就真能成功,您想想有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说我们对于周厉王的儿子到底有没有死,要分两种可能第一种往好听的叫做吧皇上的儿子个家里我养活着八字一点的推出去当替,第二种就是皇上孩子确实死了我想谋朝篡位但是这话我说不出口,于是我编了个瞎话,把我自己儿子说成先王的儿子,这王朝不就改姓了我们家的?

您说这种可能有没有呢,圈个重点谋朝篡位您觉得这种可能存在吗?

中国历史12:武王姬发之所以能够伐纣成功,所以靠的究竟是什么

伯夷叔齐已死保卫商纣王,为何姜子牙放走他们?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大家好我是霍常亮。

咱们前文讲到来说的商朝马上就要灭,被谁灭了?被周武王灭了。虽然说起兵造反是在周文王时期,但是周文王大业未成身先死,没了得了个爆病,于是乎这周武王子承父业,说他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

民心?还是人才?

真真正正能够让他夺得天下的是人才,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姜子牙,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那一天,这个周武王打猎到了渭水边上,看到有一个老公公,就是姜子牙,这个老头儿很奇怪,他钓鱼这个钩是直的,而且上边不挂饵,你说神不神,他竟然能够钓上来鱼。

这古人就很信奉神奇之人,于是乎聘请为宰相,你就去体验这古人为什么都有这种意识?

因为他们所知太少,伊尹他原先就是个厨子,之前我们聊说中国古代最牛的厨子是谁?别来跟我说大长今!

伊尹他本身只是一个奴隶,陪嫁的奴隶,就是说了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之类的话,然后被皇上看中了说有道理啊!不明觉厉!虽然听不懂但是觉得很厉害!

这姜子牙也是一样,你要是搁现代,我勒个去,你随便找一个公园早晨起来遛弯的时候那老大爷聊起来这美国日本国际形势条条是道,随便挑一个公园大爷你在夏商周都是宰相之才。

除了姜子牙以外,在这个时期还有两个很神奇的人物,说那一天他们出兵路上,一个交叉口突然之间蹦出来俩老人,这老人是谁呀,名字你肯定听过叫伯夷叔齐,说这两个人也是个传奇人物本身呢这两个是亲兄弟,一个爹生的,他爸爸是国王,可能就是一个小的部落,人不多,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肥呀,那也是一国之君呢。

然后他爸爸想要把这个皇位给弟弟,然后哥哥一听,那好,我走,我不能让兄弟与我不合,这个位置我让给弟弟,结果哥哥走之后对弟弟说不对呀!有哥哥在,哪能把我哥哥给挤走了!不行,我也走。

为了这兄友弟恭的情谊皇位不要,这是什么?这是儒家,我们讲到汉朝的时候,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就信奉的就是儒家,那么搁这儿,就说这俩人蹦出来阻拦大军,为何?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说你如果觉得商纣王哪说的不对做的不对,你可以提意见,你作为下臣,你可以给君主提意见,有建言是对的,但是你不能举兵造反呀!你当儿子的不能打爹!

你怎么能够逆上,你这是不对!

身边卫士想要杀他们,被周武王拦住。其实我在这分析,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面子那我们不能当众杀人,人家说的话在理,他这给自己留后路,因为我将来夺得了天下我也希望天下臣民能够进我如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这话他本身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讲,而周武王将来他也认为自己能够夺得天下,这老头儿,等我夺得天下,再请你们二人出来

最后俩人不食周粟,我宁可饿死,我也要做忠臣义士!

从他忠君爱国的角度讲确实值得褒奖,可是你是忠于商纣王啊,是那个昏君暴君,于是乎这人就算是白死了,只能说是比较遗憾,但是大家记住历史上有这么两个人,别只记住他们的兄友弟恭,也要记住他们的忠君爱国,只不过他们所忠的是一个昏君。

那么我们到这儿,说这个英明果断的正面形象的还有一个人,谁呀?

诸葛亮。

诸葛亮是谁?刘婵的相父。

诸葛亮跟刘备相得益彰俩人好了一辈子,刘备临终托孤,于是乎他儿子刘禅管诸葛亮叫什么?叫相父。

相就是宰相的相,咱们回过头来等到,讲到三国咱们再细聊诸葛亮,这是一个智慧担当但实际上它也有它的不足,那屁大点事儿都得自个儿亲自操劳一下,那你都已经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了,说村里边的小事你都得问一问,不叫个事儿。

他是活活累死。

今天讲的是姜子牙,这个历史过程能不能给我启发?

能!

首先呢,第一点,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位说了,他明明还是奴隶制社会,那为什么还能得民心?

你比方说,你之前,你种的粮食全都交公,现在我给你留一成,我拿到九成,这就叫做巨大的进步。

第二点,人才。

你说的商汤是没有人才?

比方说刚才为你宁愿绝食而死的伯夷叔齐,忠臣义士;比如说向您纳言进谏的比干,是不是忠臣;比如说,发现了有造反苗头,崇侯虎算不算人才?他人才都没有物尽其,但是反观周武王这边姜太公钓鱼姜太公他以前就是寒门之人,甚至寒门都算不上,古代寒门你以为寒门就贫穷?

不是,你现在来讲吧,比方说你爸爸是一个县派出所所长,这叫做寒门,你爸爸是一个处长,这叫寒门,说你爸爸是个卖煎饼的,你这叫贫穷,这不叫寒门,寒门是跟王侯将相相比,不如人家。

说吃完上顿下顿没着落不是寒门,姜子牙他就属于这吃完了上顿下顿没着落,他去钓鱼说闲着没事出去走走,所以物尽其用,找到有才华的人,这个才是重点。

您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好,感谢您的关注,我是霍常亮,拜拜。

中国历史11:商纣王为何对周文王捉而后放?以至于最后终成大患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大家好,我是霍常亮。

咱们上回说想到了商朝的中兴之主,他叫盘庚,他干了一件非常有利于商朝发展的大事儿:迁都。

为什么?因为原先的位置不利于妨自然灾害,原来在黄河的下游,经常会遭水灾,于是乎盘庚迁都到了殷,所以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管商朝都叫做殷商。

这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一代的往下传,传到了哪儿呀?传到了商纣王。

这商纣王可是与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成双成对儿的,到清朝,明朝,宋朝的时候,凡是说皇帝暴君都会说他们是桀纣之君,这指的就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那位说了,说着商纣王究竟干了什么事儿,为什么称他们叫做暴君的?你比如说有个词儿叫酒池肉林,说这老百姓日子过的苦,吃不好,喝不好,饿死的人大有人在,而这商纣王呢,骄奢淫逸,他把所有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玩儿的,全都拢到自己的皇宫之内,他如此的骄奢淫逸,让老百姓日子能过得好?肯定不行。

但说着商有没有忠臣?有。

你比如说其中有一个人是叔叔。叫比干。

不敢直接说皇上您这么干不对,他曲线救国,说您整天在后宫陪伴自己的爱妃荒废了国政,这话按理说呀,算是比较婉转了,可是无意之间那得罪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妲己,我们之前听过《封神榜》,后世一说,这女子如何支如何不好,往往命名为狐狸精。

其实妲己也有她的苦,如果说这纣王真的是不理我了,那我到最后就得落得一个不得好死!所以说谁想要让我老公跟我感情不合,我就要与他为敌,这个时候。这妲己想了一个坏办法。有多坏?

她说我生了病,王说爱妃你到底怎么了,哪不舒服啊?妲己说我心疼,然后说怎么能治这个病简单。只需要一味药引,什么药?比干的心作为药引我就能活,于是乎,这纣王,是要美人,不要叔叔。

当然这是第一个版本,还有一个版本说的是这比干跟他的侄子说,你不能如此对待天下百姓,否则这天下就得亡在你的手中,我说这话呀,是一片好心呐!说到这儿啊,为什么要把这节奏之君一起归谈呢?因为他们干过类似的事儿,您想想咱们前几天讲桀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人跟他说?你要是再这么下去,这天下就得亡,我可不想看到这夏朝亡在我的眼中,夏杰说这好办,把你眼睛挖了,不就看不见了。

这商纣王,一听比干,怒斥他不像人子。不是明君,好,你既然说你忠心,那我就把你的心挖出来看一看。

这是第二个版本,是因为激怒了商纣王,于是乎才说要把他的心挖出来。

咱甭管是因为什么吧,终究这名臣比干算是死了。

再说第二个人,有一个人,他叫崇侯虎,也算是个有识之士,他跟商纣王说呀,这现在有一个叫做姬昌的人,召兵买马,意图谋反。

于是王一听,那这事儿简单呀,把它捉来吧!话说如果说真的在这个时候,把周文王给收拾了,那他的国作还能继续延绵下去,但是没有为什?

这周文王会来事儿啊,一看,哎呀,我现在势单力孤,还不能跟他起义,全国都是他的兵马,我打不过,于是乎,美食,美酒,美女,你不是贪财好色吗?我就给你这些你想要的。

曾几何时,这商纣王说了一句,免他之罪,为何?姬昌敬献的美女随便取其中一人都比这姬昌更有价值,故而免罪。

其实你仔细想想,这历史,往往都是惊人的相似,你包括后面咱们讲到隋唐的时候,缩着隋炀帝杨广,他其实也是一个特别聪明,特别有本事的皇帝。开凿大运河。开科举,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但是同样也是贪财好色。

同样也是有人跟他说,李渊招兵买马意图谋反,于是乎,李渊也是同样给他敬献了美食,美酒,美女,于是乎这隋炀帝就和纣王一样,算了,看在美女的份上饶他一命,以至于到后面李渊起兵夺得了天下。

这段历史也是给我们了一些启示:

第一,有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不一定将来就没有鲤鱼跃龙门之日,忍一时不一定就是孬一世。

第二,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对于威胁要尽可能的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西游记谜中谜:西游记中的盂兰盆会是否就是中秋节?

在《西游记》之中,不止一次出现了盂兰盆会,这盂兰盆会是不是就相当于是咱们的中秋节呢?

答案显然是:不是。

《西游记》中出现多次盂兰盆会,你比如说镇元子那一集,他为什么没有出来迎接孙悟空师徒,就是因为要去参加盂兰盆会,再比如说毗蓝婆用一根绣花针治了多目怪,书中有言,毗蓝婆也是参加了盂兰盆会之后300年在未出家门。

那这盂兰盆会究竟是什么?它呀,其实并不是某一种大会的名称,而是佛界的一个关于节气的节日名称。

放在东土大唐,这一天恰好是7月15,叫做中元节,和中秋节呢,是一字之差。

但是时间上差了一个月,我们都知道中秋节是阴历的8月15,而中元节是7月15,中元节,又称作是鬼节。

所以如果你说盂兰盆会和鬼节是同一天,这样理解是对的。

另外,在《西游记》一本书中,为什么没有出现过中秋节这样一个时间点呢?

可能是因为书中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西行的路上,在西牛贺州,也就相当于是已经出了大唐,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节气,在人家那边儿,也许没有中秋节这样一个概念。

如果说这本书里边儿非要找一个时间点,那么还真有一个点和中秋节是一样的。

这个时间点就是在奎木狼那一段,说奎木狼与百花羞公主本是天庭的28星宿的奎星和披香殿的侍女,二人暗生情愫,于是乎,侍女下凡投胎,奎木狼追下凡界。

书中有言,就是在13年前的8月15那一日,奎木狼将百花羞公主抢到洞中,这可能是整本儿《西游记》里边唯一的一个和中秋节相关的时间点了。

咱们今年的中秋节呢,还有不到一个礼拜,在这里,霍常亮也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开开心心吃月饼,同时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西游记权谋篇65:西游记大结局,难怪要历经八十难,你看如来怎么说

唐僧

今天这一节,应该是《西游记》最后的一章,也就是唐僧师徒终于到达了西天。

最后一集还是有很多的曲折离奇的故事,你比如说到了此处之后,拿了无字的经,是因为这负责给他们搬书的小吏想要手信,也就是人事,孙悟空还问糖糖什么叫做人事,唐僧说,我们并没有带那礼物,于是乎这负责给他们颁发经书的小吏便给了无字经书。

后来还是这看管金阁的大鹏鸟,故意将经书叼到天上,然后散落地上,他们才发现了经书竟然是空白的。

在此,也是给了我们两个提醒:

第一,做事要细心,不要盲目的去崇拜任何人。

比如说我们有的时候去医院看病,保不齐医生也有可能会开错药,保不齐也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所以我们细心一些,终究是没有坏处的。

医生把保胎药开成了堕胎药的新闻也不是没有看过,这就是给我们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凡事要仔细,要细心,不要盲目的去迷信或者是崇拜。

第二,好人和坏人不要从表面看

大鹏鸟叼走经书散落一地,唐僧师徒期初还在辱骂这禽兽,但后来才发现人家是想让你少走冤枉路。

所以,人生中会有一些人,表面上看是在阻拦你,实际是在帮助你,比如你在颓废学业的时候,抢走你游戏机的父亲,当时你肯定是气氛的,但从长久来看,这才是对你人生有帮助的好人。

如来佛祖

更可悲的是,当孙悟空拿着无字经书,想要找如来讨个说法,如来竟然说此事我是知道的,之所以让你们多走这一难,是因为免费的不被珍惜,然后如来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曾几何时,我们安排了很多和尚去讲经,辛辛苦苦讲了很久,到最后只是拿了三斗三散碎金子,嫌钱少了。

这就回应我们最开始的一个判断,如来不是为了传善念,而是想让人更多的去信奉佛教,说白了还是出于私欲,是想要有更多的人来信奉佛教,从而能够收到更多的香火。

看书中或者看电视剧中,直到最后也没有少了“人事”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唐僧是把自己吃饭的紫金钵盂给了搬经的小吏。

书中有言,这二位阿傩,伽叶。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在传递负能量,毕竟我在我们国家这样收受贿赂是违法的,如果说真的遇到这样的事情,咱们可以去投诉,举报,但是你看《西游记》之中,孙悟空想如来投诉,举报,说你治下有公务员收受贿赂,而如来却说如果不收钱,我们就要饿死了,就是要让你们付出足够的代价,以免让你们觉得免费的不够珍惜。

如来佛祖

其实这样一个话题,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解之谜,有很人都在问,说为什么唐僧师徒要费尽千辛万苦据西天取经?

有人说,干嘛不让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去把经书回来?

这就像如来所说,必须让你经历困难,免费的,你不必会珍惜。

有句话叫做书非借不能读,大概也是如此的道理,如果说容易,那观音从如来那里来到大唐,他要是真心想让你容易,唐僧都不用去,你直接给他捎过来不就完了吗?

要是搁现在那更简单了,你都不用问,为什么不让孙悟空去拿,你怎么不问干嘛如来不给唐僧发个微信直接发个邮件发过来呢,找个电子版不是更省心呢?

所以呢,一路上可能有很多的坎坷,都是如来故意设置的,归根结底还是那一句话,免费得到的不会珍惜。

这句话,虽然说听起来很让人寒心,但是人世间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某种意义上,《西游记》这本书,你从正面的角度去解读,可以说他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坚定的信心,在鼓励你,只要你坚定不移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便路上会有些许的坎坷,只要坚持不懈的去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你如果从负面的去解读,你所遇到的所有的困难,可能都是大神们在玩一个简单的游戏,人生如谜局,人生如棋子,你所有的坎坷,可能都是别人的布局。

不知道您会如何解读这本书呢,期待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