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衰落

唐朝289年,历经21帝,唐朝和汉朝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整个王朝都在权臣、宦官、藩镇、外戚的把控下起起落落。

皇帝,最重要的政务是平衡,平衡朝堂中的诸多势力,如果皇帝始终可以做最后拍板的人,皇权不会旁落,只不过可惜的是,皇帝的核心诉求不是天下,甚至不是唐朝,而是帝位。

从李渊开始,唐朝每一代皇位传递,都充斥着血腥与暴力。

唐朝初期的几个皇帝,还算是英明神武,李渊开国、李世民贞观、李治破高句丽、武则天建大周,截止到此处,唐朝都属于稳步践行的状态,但,月盈则亏,李治和武则天的几个儿子都没什么出息,李显上位之后竟然要把皇位给老丈人,二次称帝之后,不仅没有否极泰来,反而被自己的老婆和亲闺女下毒害死。

李隆基创建了开元盛世,但历史证明,他对唐朝的功过是非,难以评论,可以说有功有过,但更多人觉得,是过大于功。

李隆基当政期间,杨国忠是一把手,而杨国忠上位的最重要的原因并非是才学过人,而是他妹子叫杨玉环,没错,就是被称之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

杨国忠是外戚,把持朝政,欺上瞒下。

安史之乱初期并非没有人发觉安禄山的野心和不轨,但上报到朝廷之后,没人当回事,唐玄宗李隆基根本不信,甚至还批判举报人挑拨离间。

当然,这也是因为安禄山会来事,嘴甜,甜到不要脸,不要脸到叫杨贵妃妈妈。

李隆基的下场也不咋样,派兵平乱,担心武将造反,在潼关逼死了封常清、高仙芝,派自己的儿子平乱,结果儿子直接登基称帝,唐肃宗把唐玄宗直接变成了太上皇。

如果说谁是唐朝最大的罪人,不是武则天,应该是唐玄宗李隆基。没有他重新安禄山,就不会有安史之乱。

虽然最后安史之乱稀里糊涂的被平了,但是唐朝也开启了四分五裂的藩镇割据的局面,之所以说是稀里糊涂,是因为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大反贼不是被唐朝的平叛军队诛灭,而是被自己的儿子给宰了,是的,这两个人都是死于自己的儿子。

再到后来,唐朝的帝王基本就和东汉末年类似,权臣和宦官斗法,权臣觉得皇帝宠幸宦官,都不过,就想要找外援,结果找来了第二个董卓,朱温。

要说这朱温也是个人物,他最大的优点不在于能征善战,而在于善于审时度势,而在于永远政治正确,在黄巢刚起义的时候,他对黄巢忠心耿耿,得到了黄巢的极力提拔,但到黄巢衰微的时候,唐朝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而他也审时度势的接住并顺杆爬到顶,这段历史有点像是宋朝的招安宋江,引导宋江去征方腊,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宋江最后被一杯毒酒鸩杀,而天生反骨的朱温却灭了唐。

其实黄巢也是个悲剧,黄巢原本是富家子弟,想要走上仕途,可惜唐朝的科举制度堵塞了黄巢的上进之门,当然,到不是说他才疏学浅,主要是不会走后门或者说其他人比他关系更硬。

一个人如果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他往往会比侵略者更希望自己的祖国被灭国,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个领兵大将叫洪承畴,投了清军,他的最著名的依据名人名言就是,你们嘲笑我做了满清的走狗,但如果将来满清统一了天下,大家都是走狗,我看谁还会嘲笑我。

宋朝有个人,叫张元,也是个举子,屡试不第,后来一气之下投了西夏,在西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给西夏出谋划策差点把大宋半壁江山给夺走,再后来,张元一个人改善了整个大宋举子的政治环境,是的,大宋为了防止以后再出“李元”、“赵元”,规定如果一个举子多次考试不中,也可以给个名分,以安民心。

黄巢有没有才学?在唐诗宋词盛行天下的时代,能有诗作流传后世,你说他有没有才,比如那句“满城尽带黄金甲”,别一说黄金甲你就想到周杰伦和满屏的大胸妹子,这句诗其实就是黄巢所作。

马云曾经说,员工离职,无外乎两个原因,一,钱不到位,二、人受委屈了。

黄巢也是如此,才华横溢却报国无门,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你是哪国人不重要,哪国把你当人才重要,官逼民反,于是,才有了唐朝十余年的黄巢起义。

黄巢善于用人,却不善于识人,慧眼识珠用朱温,有眼无珠叛朱温。

朱温又叫朱全忠,是唐皇赐予的名字,就是字面意思,希望他能全心全意做唐朝的忠臣,但很遗憾,唐朝最后是被朱温灭国,连杀两个皇帝。

唐昭宗时期,权臣和宦官斗法,权臣打不过宦官,找朱温做外援,然后和东汉末年何进找董卓的故事就很类似了,包括最后董卓被儿子(义子吕布)杀死,朱温也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毕竟董卓只是废立皇帝,但朱温可是建立了大梁(史称后梁)。

从唐高祖到唐哀帝,历经21个皇帝,289年。

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纪元,五代十国。

微信公众号:霍常亮讲书